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肠道菌群影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机制及应对策略
作者姓名:王玉栎  刘畅  牛辰  吴健
作者单位:1. 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病原生物学系,上海 200032; 2.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消化科,上海 200032; 3.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上海市肝病研究所,上海 200032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摘    要: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已成为最常见的肝脏疾病之一。目前其发病机制未被完全阐明,尚无有效治疗药物。肠道菌群与人体共生,作为人体的“第二基因组”,其在消化、吸收及代谢中发挥重要作用。新近研究表明,肠道菌群已成为影响NAFLD发生、进展的重要因素,肠道菌群失调和肠肝轴紊乱与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NAFL)发展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肝纤维化和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密切相关。因此,肠道微生态干预有望成为预防或治疗NAFLD的新手段。本综述主要探讨肠道菌群异常对NAFLD/NASH发病过程、机制的影响及干预措施。

关 键 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肠道菌群  胆汁酸代谢  菌群失调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微生物与感染》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微生物与感染》下载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