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模拟降水对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生物结皮表观土壤碳通量的影响
作者姓名:吴林  苏延桂  张元明
作者单位:1.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干旱区生物地理与生物资源重点实验室,乌鲁木齐830011;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49
2.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干旱区生物地理与生物资源重点实验室,乌鲁木齐830011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09CB825104);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41001067)
摘    要:水分是控制干旱区生态过程的重要环境因素,在水分受限制的生态系统中,降水通过改变土壤的干湿状态直接控制地下生物过程。生物结皮作为干旱区主要的地表覆盖物,能利用空气中有限的水分进行光合作用,其自身的碳交换是干旱区土壤碳通量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模拟0(对照)、2、5 mm和15 mm 4个降水梯度,利用红外气体分析仪,对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中部生物结皮以及裸地表观土壤碳通量进行测量,探讨不同强度降水条件下生物结皮对表观土壤碳通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降水增加了生物结皮表观土壤碳释放量,2、5 mm和15 mm 3种降水处理累积碳释放量分别是对照的151.48%、274.97%、306.44%,并且随着降水后时间的延长,表观土壤碳通量逐渐减小直至达到降水前的水平;(2)生物结皮与裸地的表观土壤碳通量对降水的响应不同,对照和最大降水量下,生物结皮表观土壤碳通量大于裸地,但是2 mm和5 mm降水后,生物结皮表观土壤碳通量小于裸地,并且二者在2 mm降水时差异显著(P<0.05),而在其它降水处理下无显著差异;(3)连续两次降水事件,活性碳在初级降水后的大量释放使得二次降水后释放量下降,其中裸地碳释放量下降速率与降水强度正相关。本研究说明,在探求荒漠地区土壤碳交换对降水的响应规律时,应该考虑生物结皮的影响以及连续降水事件的差异。

关 键 词:表观土壤碳通量  生物结皮  降水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
收稿时间:2011-06-14
修稿时间:2012-04-27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生态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生态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