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近60年广西北部湾红树林生态区气候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作者姓名:黄雪松  陈燕丽  莫伟华  范航清  刘文爱  孙明  谢敏  徐圣璇
作者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气候中心, 南宁 530022;广西壮族自治区气象科学研究所/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卫星遥感应用试验基地, 南宁 530022;广西红树林研究中心, 北海 536000
基金项目: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专项(CCSF202030);广西红树林保护与利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GKLMC-201804);中国气象局气象软科学项目(2020ZZXM15);广西气象局气象科研计划(桂气科2019M02)
摘    要:利用广西北部湾红树林生态区6个市(县)的国家气象观测站1961-2019年气象资料以及海平面资料,分析近60年来该生态区基本气候要素、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及海平面的变化趋势及其对红树林的影响,并分析未来气候变化对区域红树植物可能造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北部湾红树林生态区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最低气温升高,高温日数增多,低温日数和年降水量变化趋势不明显。最长连续无降水日数多数市(县)变化趋势不明显;年霜冻日数减少;热带气旋影响个数减少但平均强度呈微弱增大趋势;大风日数减少;海平面呈缓慢上升趋势。根据RegCM4区域气候模式预估,未来40年(2021-2060年),在RCP4.5情景下,相对于参照时段(1986-2005年),该生态区年平均气温将上升0.9-1.4℃,年平均最高气温和年平均最低气温均升高,高温日数增多、低温日数减少;年降水量将增多1%-2%;最长连续无降水日数增多;霜冻日数减少;预计未来30年,广西沿海的海平面较2019年上升40-160mm。年平均气温和极端气温的升高以及冬季低温日数和霜冻日数的减少将有利于热带红树植物的北扩;夏季高温导致的蒸发加剧及夏秋季最长连续无降水日数增多,可能加剧红树林病虫害。极端灾害性天气气候事件、海平面上升和人为影响等多重作用会对红树林分布格局产生重大影响,导致红树林生态退化风险增大。

关 键 词:近60年  广西北部湾  红树林生态区  气候变化  气候影响
收稿时间:2020-06-07
修稿时间:2021-03-03
点击此处可从《生态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生态学报》下载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