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头鲂肌间骨发育的形态学观察 |
| |
引用本文: | 万世明, 易少奎, 仲嘉, 王卫民, 蒋恩明, 陈柏湘, 高泽霞. 团头鲂肌间骨发育的形态学观察[J]. 水生生物学报, 2014, 38(6): 1143-1151. DOI: 10.7541/2014.166 |
| |
作者姓名: | 万世明 易少奎 仲嘉 王卫民 蒋恩明 陈柏湘 高泽霞 |
| |
作者单位: | 1.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 农业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农业部淡水生物繁育重点实验室, 武汉 430070;2.淡水水产健康养殖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 武汉 430070;3.湖北百容水产良种有限公司, 黄冈 438800 |
| |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大宗淡水鱼类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武汉市武昌鱼繁育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海大集团团头鲂育种专项资助 |
| |
摘 要: | 研究利用整体骨骼染色、形态学解剖和X光透射的方法, 对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仔稚鱼肌间骨的出现时期、形态以及成鱼肌间骨数目、形态、分布和长度变化进行了观察与分析。结果表明: 团头鲂的肌间骨在孵出后20d (体长为1.33 cm)骨化出现, 首先出现在尾部, 然后向头部方向依次出现, 到第40天(体长为2.36 cm)基本全部出现; 肌间骨出现与分化的时间受生长发育的影响大于日龄的影响。团头鲂肌间骨数目在108129, 平均为119 根, 其中躯干部轴上肌中的肌间骨数目最多(4045根), 尾部轴上肌与轴下肌中的肌间骨数目相近(3239根)。肌间骨形态包括1形、卜形、y形、一端多叉形、两端多叉形和(形6种类型, 各种形态的肌间骨均是从1形发展而来; 肌间骨越靠鱼体前端形态越复杂。团头鲂躯干轴上肌中的肌间骨显著长于尾部肌肉中的肌间骨(P 0.05), 躯干轴下肌中的肌间骨最短, 并且肌间骨长度与个体体重与体长呈正相关。研究结果为今后揭示团头鲂肌间骨发生与发育的分子机制, 抑制团头鲂肌间骨骨化, 培育无肌间骨的团头鲂提供了形态学基础。
|
关 键 词: | 团头鲂 肌间骨 发育过程 形态特征 |
收稿时间: | 2013-11-29 |
修稿时间: | 2014-03-26 |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水生生物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水生生物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