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生物质炭对桉树人工林土壤磷组分及转化的影响 |
| |
作者姓名: | 叶小敏 高冠女 张文 尤业明 黄雪蔓 |
| |
作者单位: | 1.广西大学 林学院,广西森林生态与保育重点实验室,南宁 530004;2.广西大学 林学院,广西森林生态与保育重点实验室,南宁 530004;广西友谊关森林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崇左凭祥友谊关森林生态系统广西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广西 凭祥 532600 |
| |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960240, 32171755); 广西自然科学基金(2019GXNSFAA185023); 崇左凭祥友谊关森林生态系统广西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科研能力建设项目(桂科 2203513003)。 |
| |
摘 要: | 为改善我国亚热带桉树人工林土壤磷(P)供应不足的状况,该研究利用生物质炭(BC)作为土壤改良剂,以桉树人工林(林龄为 15 年)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培养试验,分别加入不同用量[0(CK)、2%、5%、10%和 20%]的BC,重点探究不同用量BC对土壤P组分及转化的影响及其与土壤理化性质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与CK相比,20%的BC添加量显著提高了土壤硝态氮(NO3--N)、全磷(TP)、微生物生物量磷(MBP)含量和pH值(P<0.05),而2%、5%和10%的BC添加量仅显著提高了MBP和pH值(P<0.05),对其他土壤理化指标无显著影响.(2)与 CK 相比,2%的 BC 添加量显著提高了易利用性磷(LP)(P<0.05),5%和 10%的BC添加量显著提高了速效磷(AP)和LP(P<0.05),20%的BC添加量显著提高了AP、LP和难利用性磷(OP)(P<0.05),但中等程度利用性磷(MP)在 4 种BC添加量下均无显著变化.(3)与C、N和P转化相关的β-葡萄糖苷酶(BG)、β-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NAG)、蛋白酶(LAP)和酸性磷酸酶(ACP)活性均在 10%和 20%的BC添加量下显著高于CK(P<0.05).(4)相关分析结果表明,ln(BG)和ln(NAG+LAP)均与ln(ACP)呈显著正相关(P<0.05);冗余分析(redundancy analysis,RDA)表明,pH、TN和TP是驱动桉树人工林土壤P组分变化的最主要因素;结构方程模型(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SEM)进一步表明,pH、C∶P和N∶P是驱动土壤P转化的最关键因子.综上所述,不同用量BC主要通过影响土壤理化性质提高与C、N循环相关的酶活性,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桉树人工林土壤的P供应潜力,其中以高浓度BC添加量(20%)的效果最佳.该研究对指导我国桉树人工林土壤养分管理及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关 键 词: | 生物质炭 桉树人工林 土壤磷组分 土壤酶活性 亚热带 |
收稿时间: | 2023-08-14 |
修稿时间: | 2023-12-24 |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广西植物》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广西植物》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