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吕梁山草本群落物种多样性的海拔梯度格局及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
| |
作者姓名: | 张世雄 秦瑞敏 杨晓艳 温静 徐满厚 |
| |
作者单位: | 太原师范学院 地理科学学院, 山西 晋中 030619 |
| |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671142, 41501219); 山西省软科学研究一般项目(2018041072-1); 山西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19W134); 太原师范学院研究生教育改革研究课题(SYYJSJG-1707); 太原师范学院研究生教育创新项目(SYYJSJC-1917)[Supported by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41671142, 41501219); Soft Science Research Program of Shanxi Province(2018041072-1); Higher School of Philosophical and Social Sciences Program of Shanxi Province(2019W134); Research Program on Postgraduate Education Reform of Taiyuan Normal University(SYYJSJG-1707); Innovation Program of Postgraduate of Taiyuan Normal University(SYYJSJC-1917)]。 |
| |
摘 要: | 山地草本群落物种多样性的海拔梯度格局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一直是生态学和地理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为探究吕梁山草本群落不同尺度物种多样性(α、β、γ多样性)的海拔梯度格局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该研究采用样方法在吕梁山从北向南选取管涔山、关帝山、五鹿山,并对每个山地划分出高、中、低3个海拔梯度,对草本群落物种多样性和环境因子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1)α多样性随海拔升高呈先升后减的单峰变化格局,峰值出现在中海拔;β多样性中Cody指数在1 900~2 000 m间出现峰值,而BrayCurtis指数出现最小值,表明1 900~2 000 m海拔带是草本群落物种更新速率和组成变化较快的过渡地带;γ多样性随海拔升高也呈先升后减的单峰变化格局(R2=0.406,P<0.01)。(2)海拔对温度、湿度变化的影响极其显著(P<0.01);海拔、温度、湿度等环境因子共同影响物种的α多样性,其中海拔是主要影响因素(P<0.05),温度、湿度影响不显著(P>0.05)。综上所述,吕梁山草本群落多样性在海拔梯度上多表现为"中间膨胀"变化格局,海拔变化是影响多样性变...
|
关 键 词: | 吕梁山 草本群落 物种多样性 海拔梯度 环境因子 |
收稿时间: | 2019-11-12 |
|
| 点击此处可从《广西植物》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广西植物》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