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拉萨河流域外来鱼类的分布、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引用本文:范丽卿, 刘海平, 林进, 普穷. 拉萨河流域外来鱼类的分布、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的关系[J]. 水生生物学报, 2016, 40(5): 958-967. DOI: 10.7541/2016.124
作者姓名:范丽卿  刘海平  林进  普穷
作者单位:1.西藏大学农牧学院, 林芝 860000;2.西藏林芝地区第二高级中学, 林芝 860000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160140),西藏自治区科技重大专项(2015XZ01G72)资助 Supported by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31160140),Science and Technology Major Project of Xizang Province(2015XZ01G72)
摘    要:为揭示当前拉萨河流域外来鱼类的现状及其主要影响因素,于2010、2012及2014年对该流域的鱼类群落结构及水体环境进行了调查。共捕获4目6科17属25种鱼类,包括13种外来鱼类和12种土著鱼类。在42个采样点中的19个发现了外来鱼类,包括12处的湿地、6处的河流及1处水库采样点。外来鱼类基本都分布在下游,除了鲫(Carassius auratus)分布到了上游,鲤(Cyprinus carpio)、鳙(Aristichthys nobilis)和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分布到了中游。分布最广、数量最多的土著鱼类是拉萨裸裂尻鱼(Schizopygopsis younghusbandi younghusbandi)、东方高原鳅(Triplophysa orientalis)和西藏高原鳅(Triplophysa tibetana),最常见的外来鱼类为泥鳅、鲫和麦穗鱼(Pseudorasbora parva)。典范对应分析表明,该流域的鱼类群落同时受局域和区域环境因素的作用,二者对鱼类群落变异的总解释量为33.9%。海拔、圆石的比例和沙的比例与鱼类群落结构的关系最为紧密。今后应当开展外来鱼类的监控和清除工作,减少人为活动对河流生态系统的干扰,以促进该地区外来鱼类的防控工作及土著鱼类的保护。

关 键 词:外来鱼类  群落结构  拉萨河流域  入侵
收稿时间:2015-04-21
修稿时间:2016-01-21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水生生物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水生生物学报》下载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