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卡拉麦里山有蹄类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夏季蒙古野驴适宜生境与种群数量评估 |
| |
作者姓名: | 张晓晨 邵长亮 葛炎 陈晨 徐文轩 杨维康 |
| |
作者单位: | 1.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荒漠与绿洲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 乌鲁木齐 830011;2.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木垒野生动物生态监测实验站, 新疆木垒 831900;3.中国科学院大学, 北京 100049;4.新疆卡拉麦里山有蹄类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管理中心, 新疆昌吉 831100 |
| |
基金项目: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7B03017-1)资助 |
| |
摘 要: | 蒙古野驴(Equus hemionus hemionus)是亚洲内陆荒漠、半荒漠和荒漠草原区域的代表性物种。开展其种群数量调查和适宜生境研究可以为该物种的保护管理提供科学决策依据。本研究于2018和2019年夏季,采用样线法对新疆卡拉麦里山有蹄类自然保护区蒙古野驴的地理分布现状和种群数量进行了调查,采用Distance 7.0软件估算了蒙古野驴的种群密度和数量,并通过MaxEnt模型分析筛选环境变量,确定保护区蒙古野驴的适宜生境及其主要影响因子。结果表明: 调查中发现蒙古野驴718群、共4782头,有效分布位点363个。夏季蒙古野驴适宜生境主要位于保护区的中东部,面积为6737.5 km2,占整个保护区的45.4%,估算保护区夏季蒙古野驴的种群密度为(0.5±0.1)头·km-2,保护区内蒙古野驴种群数量为(3246±575)头。MaxEnt模型的预测准确性较高,AUC的平均值为0.890。影响蒙古野驴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依次为: 距水源点距离、植被类型、距人类活动区距离、距G216国道的距离、海拔和最干季的降水量。最后,从水源点保护、核心区调整、野生动物通道监测和交通建设4个方面,对蒙古野驴种群的保护管理提出了建议。
|
关 键 词: | 蒙古野驴 卡拉麦里山有蹄类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 MaxEnt模型 种群数量 |
收稿时间: | 2019-12-23 |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应用生态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应用生态学报》下载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