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定表达MVA途径基因提高番茄红素产量 |
| |
作者姓名: | 李贞霞 陈倩倩 唐金磊 李清艳 张学礼 |
| |
作者单位: | 1 河南科技学院 园艺园林学院,河南 新乡 453000,1 河南科技学院 园艺园林学院,河南 新乡 453000;2 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天津 300308;3 中国科学院系统微生物工程重点实验室,天津 300308,2 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天津 300308;3 中国科学院系统微生物工程重点实验室,天津 300308,2 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天津 300308;3 中国科学院系统微生物工程重点实验室,天津 300308,2 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天津 300308;3 中国科学院系统微生物工程重点实验室,天津 300308 |
| |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Nos. 31770059, 31770105),中国科学院STS项目 (No. KFJ-SW-STS-164),河南省高等学校重点项目 (No. 18A210015)。 |
| |
摘 要: | 萜类化合物的直接前体物质异戊烯焦磷酸(IPP)和二甲基烯丙基焦磷酸酯(DMAPP)可以由2-甲基-D-赤藻糖醇-4-磷酸途径(MEP途径)和甲羟戊酸途径(MVA途径)合成。在已经优化MEP合成途径、番茄红素合成途径关键基因表达的重组大肠杆菌LYC101中,引入MVA途径基因,进一步提高重组大肠杆菌合成萜类化合物的能力。质粒pALV23和pALV145是本实验室在研究MVA途径基因协调表达时,用核糖体结合位点(RBS)文库连接MVA途径各基因构建质粒文库,而筛选到的有效提高β-胡萝卜素产量的质粒。首先比较了两个质粒分别在低产和高产番茄红素的菌株中对番茄红素合成的影响。结果表明,两个质粒在高、低产番茄红素的菌株中都可以有效提高番茄红素产量。在高产菌LYC101中pALV23比pALV145使番茄红素产量更高。然后,用CRISPR-Cas9系统辅助同源重组的方法,将MVA途经基因和启动子一共6.7kb的条带整合到LYC101菌株的染色体上,得到遗传稳定的菌株LYC102。LYC102的番茄红素产率达40.9mg/g,是出发菌株LYC101产率的2.19倍,比用质粒表达MVA途径基因的菌株提高了20%。在重组大肠杆菌中同时表达MVA途径和MEP途径,可以有效提高萜类化合物产率;文中构建了不含质粒的、遗传稳定的高产番茄红素菌株,为产业化合成番茄红素提供基础;同时构建平台菌株,可以用于其他萜类化合物合成。
|
关 键 词: | 甲羟戊酸途径 萜类化合物 番茄红素 CRISPR-Cas9系统 大肠杆菌 |
收稿时间: | 2018-07-10 |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生物工程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生物工程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