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二叠纪-三叠纪之交地球表层系统的多幕式变化:分子地球生物学记录
引用本文:谢树成,殷鸿福,曹长群,王春江,赖旭龙.二叠纪-三叠纪之交地球表层系统的多幕式变化:分子地球生物学记录[J].古生物学报,2009,48(3).
作者姓名:谢树成  殷鸿福  曹长群  王春江  赖旭龙
作者单位:1. 中国地质大学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武汉,430074
2.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南京,210008
3.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昌平,102249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11项目 
摘    要:以浙江长兴煤山二叠系一三叠系界线剖面为重点,总结了近年来在分子和同位素方面的重要进展.2-甲基藿烷指数反映了蓝细菌繁盛集中在二叠系-三叠系界线附近约1Ma的时间内,对应于第26-37层,并主要以两幕形式出现.第一幕在第26层,第二幕在第29-37层(由多个峰值组成).海洋有孔虫、腕足类和牙形石等动物的灭绝也主要表现为两幕,分别对应于煤山剖面第25层和第28层.碳酸盐碳同位素出现两幕负偏,分别对应于第24-26层和第29-37层,可以在特提斯海域进行对比.绿硫细菌分子标志化合物指示的海水透光层富H<,2>S事件集中在两个层位,分别出现在第21-24层(由多个峰值组成)和第11-14层,但第一幕(第11-14层)距离动物大规模灭绝时间约1Ma之久.陆地生态系统的崩溃和陆地风化作用的加强也主要表现为双幕式.二叠纪-三叠纪之交生物危机和环境变化均以幕式表现出来,特别是双幕式,反映了当时地球表层系统的变化表现出两个重要特征,即不稳定性和长期性.值得注意的是,奥陶纪一志留纪之交、晚泥盆世弗拉期-法门期之交、二叠纪-三叠纪之交、三叠纪-侏罗纪之交这4次生物大灭绝均表现出双幕式特点,是生物对同一地内事件两种不同状态(如海平面变化中的海退和海进,气候变化中的变暖和变冷等)或者多种地内事件的综合响应,可能是地内事件导致生物危机的一个共同特征,从而区别于地外事件引起的单幕式生物灭绝.

关 键 词:分子化石  生物标志化合物  微生物  动物集群灭绝

EPISODIC CHANGES OF THE EARTH SURFACE SYSTEM ACROSS THE PERMIAN-TRIASSIC BOUNDARY: MOLECULAR GEOBIOLOGICAL RECORDS
XIE Shu-cheng,YIN Hong-fu,CAO Chang-qun,WANG Chun-jiang,LAI Xu-long.EPISODIC CHANGES OF THE EARTH SURFACE SYSTEM ACROSS THE PERMIAN-TRIASSIC BOUNDARY: MOLECULAR GEOBIOLOGICAL RECORDS[J].Acta Palaeontologica Sinica,2009,48(3).
Authors:XIE Shu-cheng  YIN Hong-fu  CAO Chang-qun  WANG Chun-jiang  LAI Xu-long
Abstract:
Keywords: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古生物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古生物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