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殖期黄喉雉鹑在景观尺度上的生境选择 |
| |
作者姓名: | 徐雨 张凯 窦亮 杨楠 王彬 冉江洪 |
| |
作者单位: | 贵州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贵阳 550025;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资源与生态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成都 610065;西南民族大学青藏高原研究院, 成都 610041;西华师范大学生态研究院, 南充 637002 |
| |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301896,31172105) |
| |
摘 要: | 生境选择研究是野生动物保护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黄喉雉鹑(Tetraophasis szechenyii)是我国I级保护动物,先前对其生境选择进行过一定研究,但缺乏对生境选择层次性的考虑和界定。研究遵循学界对生境选择层次性的定义,从景观尺度(第2级尺度)调查四川省雅江县帕姆岭黄喉雉鹑在繁殖期的生境选择。通过设置80个样点,运用录音回放技术调查样点250 m缓冲半径内黄喉雉鹑的占域情况,然后通过地形数据和解译卫片提取有关生境变量,使用逻辑斯蒂回归模型预测影响占域的重要因素。结果显示,冷红杉林、高山栎丛和高山松林的面积占比是决定黄喉雉鹑占域与否的最重要因子。冷红杉林和高山栎丛的占比高、高山松林的占比低,则黄喉雉鹑占域可能性大。该生境选择形式可能与逃避天敌和有利于觅食相关,建议在未来保护管理中注重对冷红杉林和高山栎丛的优先保护。同时,也需对生境的镶嵌式结构进行保护。
|
关 键 词: | 植被 样点法 空间尺度 保护 濒危物种 鸡形目 |
收稿时间: | 2019-02-23 |
修稿时间: | 2020-12-22 |
|
| 点击此处可从《生态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生态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