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猪源肠外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的生物膜形成能力及耐药性
作者姓名:吴旭光  王红  徐一凡  杨文飞  李槿年  解光艳
作者单位:1 安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安徽 合肥 230036,1 安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安徽 合肥 230036,1 安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安徽 合肥 230036,1 安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安徽 合肥 230036,1 安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安徽 合肥 230036,2 安徽中医药大学 安徽 合肥 230038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672698);安徽中医药大学自然科学研究基金(2013zr012);安徽中医药大学校级探索性科研项目(2017ts006)
摘    要:[背景]猪源肠外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extraintestinal pathogenic Escherichia coli,ExPEc)是一种严重危害养猪业的病原菌,有关其生物膜形成能力与耐药性的研究报道很少。[目的]探讨从病猪肺脏中分离鉴定的3株ExPEc的生物膜形成能力及耐药性,为从抗生物膜形成角度防治猪肠外大肠埃希氏菌病提供参考。[方法]采用96孔板结晶紫染色法结合正交实验优化猪源ExPEc分离株的生物膜形成最佳条件与成膜能力;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各菌株生物膜的形态结构;利用PCR方法检测其携带的生物膜形成相关基因;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抗生素对生物膜态与浮游态下猪源ExPEc分离株的最小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结果]3株猪源ExPEc的最佳成膜条件并不一致,但在各自最佳条件下均能形成很强的生物被膜且同时携带10个生物膜形成相关基因(pgaA,pgaB,pgaC,pgaD,luxS,fimA,hipA,iha,flhC,flhD)。扫描电镜观察显示,菌株SE-1聚集后可形成片状生物膜,菌株SE-2和SE-3聚集后可形成多...

关 键 词:  肠外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  生物膜形成能力  成膜相关基因  最小抑菌浓度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微生物学通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微生物学通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