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鄂尔多斯高原弃耕农田恢复过程中土壤物理性质和生物结皮的变化
作者姓名:蔡文涛  李贺祎  来利明  张晓龙  管天玉  周继华  姜联合  郑元润
作者单位:1.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北方资源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093 ;2.中国科学院大学, 北京 100049
基金项目:本文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330749,41401105)资助
摘    要:在鄂尔多斯高原软梁、硬梁弃耕农田上选取一系列不同时限的弃耕农田,研究弃耕演替过程中地表凋落物、生物结皮,以及不同土层土壤容重、机械组成、含水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 软梁弃耕农田表层(0~10 cm)物理环境随弃耕年限增加明显改善,土壤黏粒含量、地表凋落物随弃耕年限增加明显增加,土壤容重明显降低,土壤含水率略微升高;中层(10~30 cm)土壤物理环境随弃耕年限增加稍显恶化,土壤黏粒含量升高,土壤含水量略微降低;深层(30~50 cm)土壤物理性质变异较大.硬梁弃耕农田土壤表面凋落物盖度、生物结皮盖度、生物结皮厚度随弃耕年限增加而增加,表层(0~10 cm)土壤容重、黏粒含量、含水量随弃耕年限变化总体变化不显著,深层(10~40 cm)土壤物理性质变异较大.地表凋落物和土壤黏粒物质的累积导致软梁弃耕农田土壤水分浅层化,可能是20年内浅根性多年生草本植物群落取代半灌木油蒿群落的关键因素.硬梁弃耕农田在演替过程中未见油蒿入侵,可能与较高的浅层含水量和生物结皮发育有关.

关 键 词:灌丛化  弃耕农田  土壤物理性质  鄂尔多斯高原
收稿时间:2016-08-07
点击此处可从《生态学杂志》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生态学杂志》下载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