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养食草动物粪便中的花粉及菌孢子类型及其对人类活动的指示意义 |
| |
作者姓名: | 张雅平 赵克良 周新郢 杨庆江 贾伟明 李小强 |
| |
作者单位: | 中国科学院脊椎动物演化与人类起源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北京100044;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100049;中国科学院脊椎动物演化与人类起源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北京100044;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100049;中国科学院生物演化与环境卓越创新中心,北京100044;悉尼大学考古系,悉尼大学中国研究中心,澳大利亚,悉尼2006;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开封475001 |
| |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77237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730319);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B类(XDB26000000);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8ZDA218) |
| |
摘 要: | 考古遗址中动物粪化石中的微体植物遗存是重建过去生态环境以及人类活动的重要材料,然而对于能够指示人类活动的粪化石孢粉组合类型及其特征仍然缺乏清楚的认识。本文研究了山羊(Capra aegagrus)、绵羊(Ovis aries)、牛(Bos taurus)、骆驼(Camelus)、牦牛(Bos grunniens)和马(Equus caballus)等几种中国常见的家养食草类动物粪便中的主要孢粉和真菌孢子类型。通过分析这些动物粪便的花粉组合特征,探讨了花粉和菌孢子等微体植物遗存对生态环境及人类活动的指示意义。花粉种类丰度低、一些特征种属花粉(如禾本科、藜科)含量高是家养食草类动物粪便花粉组合的主要特征,可以用于指示人类的饲养行为。家养食草动物粪便中的粪生真菌孢子类型主要有Sporormiella,Sodaria,Pleospora,Coniochaeta,Thecaphora and Dictyosporium。研究表明真菌孢子的分布主要受到动物活动范围的影响,这使得利用粪生菌孢子(如Sporormiella)并结合其他记录来反映人类的饲养或游牧活动成为可能。
|
关 键 词: | 山羊 绵羊 粪生菌孢子 Sporormiella 古生态 |
收稿时间: | 2020-03-01 |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人类学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人类学学报》下载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