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近地面激光雷达点云密度对森林冠层结构参数提取准确性的影响
作者姓名:王舶鉴  蔺菲  房帅  王宁宁  胡天宇  任海保  米湘成  林露湘  原作强  王绪高  郝占庆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森林生态与管理重点实验室, 沈阳 110016;中国科学院大学, 北京 100049;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植被与环境变化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093;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 热带森林生态学重点实验室, 昆明 650223;云南西双版纳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勐腊 666303;西北工业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 西安 710129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2016YFC050020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1971439);中国科学院先导专项A(XDA23080301)
摘    要:基于激光雷达技术获取冠层结构为森林生态学研究增加了新的维度。搭载于多旋翼无人机的近地面激光雷达相比于固定翼有人机的机载激光雷达,能够更加灵活高效地获取森林群落样地高密度点云。但在实际操作中,往往出现局部低密度点云数据,影响了冠层结构参数提取的准确性。使用4块森林动态样地的近地面激光雷达点云数据;利用航带分解方法分析各样地低密度样方成因;采用点云抽稀模拟算法计算并拟合偏差曲线,对比不同样地、参数和取样尺度间的点云密度对冠层结构参数提取准确性的影响;根据偏差曲线计算各条件下保证参数提取准确性的最低点云密度。结果发现:1)低密度区域主要受地形或(和)近地面遥感设计规划的影响。地形复杂的测区(西双版纳和古田山样地),遥感规划难度大,整体难以获取高密度点云(在30点/m2左右),容易在沟谷和高海拔处出现低密度样方。平坦测区(长白山两块样地)虽可获取高密度点云(均超过150点/m2),但欠佳的遥感规划设计导致长白山1测区北部出现1hm2低密度区域。2)冠层参数提取准确性随点云密度减少而迅速降低,呈负指数幂函数关系。这一变化趋势在不同...

关 键 词:激光雷达  点云密度  冠层结构参数  近地面遥感  森林动态样地
收稿时间:2021-03-10
修稿时间:2022-06-09
点击此处可从《生态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生态学报》下载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