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西北地区不同杜鹃灌丛群落特征和物种多样性 |
| |
作者姓名: | 王昭懿 王灵军 田晓龙 张乾 王吉高 帅洪刚 陈芬 刘敏 金宝成 赵学春 |
| |
作者单位: | 贵州大学动物科学学院, 贵阳 550025;百里杜鹃管理区管理委员会科研所, 毕节 551614;贵州大学动物科学学院, 贵阳 550025;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山地表生过程与生态调控重点实验室, 成都 610041;铜仁学院, 贵州省梵净山地区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利用重点实验室, 铜仁 554300 |
| |
基金项目: | 贵州省科技计划项目(黔科合支撑[2021]一般503号,[2020]1Y076号);贵州省梵净山地区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利用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2020]2003) |
| |
摘 要: | 为探明黔西北地区不同杜鹃灌丛群落特征和物种多样性变化,本研究以5个不同的杜鹃群落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物种组成、重要值和多样性指数。结果表明,5个群落共有33种植物,属16科23属,灌木层和草本层分别有27种和6种;优势种和共优势种植物分别为小果珍珠花、小果珍珠花+露珠杜鹃、小果珍珠花+露珠杜鹃、露珠杜鹃、露珠杜鹃+黄山杜鹃。5个杜鹃灌丛群落灌木层的α多样性指数差异明显,灌木层的Margalef丰富度指数、Simpson多样性指数均表现为露珠杜鹃+黄山杜鹃灌丛群落(V)最大,小果珍珠花灌丛群落(I)最小;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均表现为小果珍珠花+露珠杜鹃灌丛群落(II)最大,小果珍珠花灌丛群落(I)最小。露珠杜鹃+黄山杜鹃灌丛群落(V)有进一步演替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趋势。杜鹃属植物覆盖度大的临近群落的Whittaker指数、Jaccard指数和Sorenson指数值均较覆盖度小的临近群落大。
|
关 键 词: | 杜鹃灌丛 群落结构 物种组成 物种多样性 |
收稿时间: | 2021-01-31 |
修稿时间: | 2022-09-28 |
|
| 点击此处可从《生态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生态学报》下载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