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长白山次生针阔混交林群落结构特征及群落动态
作者姓名:李建  李晓宇  曹静  谭凌照  赵秀海
作者单位:北京林业大学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森林经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北京 100083,北京林业大学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森林经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北京 100083,北京林业大学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森林经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北京 100083,北京林业大学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森林经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北京 100083,北京林业大学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森林经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北京 100083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项目(2017YFC05040010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670643)
摘    要:长白山次生针阔混交林是东北地区典型的次生林类型之一,处于向地带性顶级植被阔叶红松林方向演替的重要阶段。全面分析长白山次生针阔混交林群落动态,能为东北地区森林保护、恢复和可持续经营提供理论支撑。基于长白山地区5.2 hm2次生针阔混交林动态监测样地,以2005和2017年样地内所有胸径(DBH)≥5cm的木本植物为研究对象,分析了12年间群落的物种组成、物种多样性、胸径结构和密度结构等非空间结构,以及林木空间分布格局、树种混交和林木竞争等空间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群落个体数量由6614株降至5884株,2017年调查到木本植物13科25属42种,较2005年增加2属2种,群落物种组成和多样性变化较小。平均胸径由14.4 cm增加至15.5 cm;径级结构在两次调查中均呈倒"J"型,虽然群落保持稳定的更新态势,但是各径级的个体数量显著下降。胸径变异系数和基尼系数分别由0.77和0.37增至0.79和0.38,群落复杂程度提高。群落株数密度由1272株/hm2降至1132株/hm2,林分密度由33.12 m2

关 键 词:次生针阔混交林  非空间结构  空间结构  群落动态
收稿时间:2018-12-23
修稿时间:2019-10-31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生态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生态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