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态系统服务能力提升的干旱区生态保护与修复研究——以额尔齐斯河流域生态保护与修复试点工程区为例 |
| |
作者姓名: | 刘时栋 刘琳 张建军 王柯 郭义强 |
| |
作者单位: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土地科学技术学院, 北京 100083,河北地质大学土地资源与城乡规划学院, 石家庄 050031,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土地科学技术学院, 北京 100083;自然资源部土地整治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083,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土地科学技术学院, 北京 100083,自然资源部土地整治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083;自然资源部国土整治中心, 北京 100035 |
| |
基金项目: | 自然资源部国土整治中心课题(20191603) |
| |
摘 要: | 科学实施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是我国态文明建设的必经之路,也是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重要举措之一。从额尔齐斯河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的生态特征与功能出发,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生态系统质量和生态功能稳定性进行了分析。依据研究区的生态特点和地形地貌特征,基于最小阻力模型构建生态网络,结合识别出的退化生态源,构建了整个流域的生态格局。结果显示:(1)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及生态质量的降低主要是人为活动导致的林草植被覆盖度下降造成的。(2)流域内有20.67%的地区生态质量严重恶化,亟需进行生态修复。(3)流域生态源呈现“西北到东南带状延伸,东北向西南交替出现”的空间格局,结合构建的21条各级生态廊道和9个重点生态节点,构成了全流域生态格局。(4)在流域生态保护与修复过程中,应按照以北部山区涵养生态功能、中部区域维护生态安全、南部荒漠保育生态环境的方式施行。(5)生态保护与修复应遵循自然规律,注重“山水林田湖草-人”生命共同体的整体保护与系统修复,坚持科学管理,推动生态系统的良性发展。
|
关 键 词: | 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 生态修复 最小阻力模型 额尔齐斯河流域 |
收稿时间: | 2019-05-28 |
修稿时间: | 2019-09-10 |
|
| 点击此处可从《生态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生态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