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赖氨酸和1-MCP联合处理对草菇贮藏期间表面细菌变化的影响 |
| |
作者姓名: | 杨国辉 陈天赐 郑舒桓 武少兰 江丹霞 刘培培 陈炳智 江玉姬 |
| |
作者单位: | 福建农林大学食品科学学院, 福建 福州 350002;福建农林大学食品科学学院, 福建 福州 350002;福建农林大学菌物研究中心, 福建 福州 350002 |
| |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801920);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CARS-20);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2020J01557) |
| |
摘 要: | 【背景】草菇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草菇采后品质易劣变主要是由其表面腐败菌引起的。保鲜处理条件下草菇表面菌的研究目前未见相关报道。【目的】探究聚赖氨酸(ε-polylysine,ε-PL)和1-甲基环丙烯(1-methylcyclopropene,1-MCP)联合处理对草菇贮藏期间表面细菌变化的影响。【方法】采用平板培养与16S rRNA基因高通量测序技术两种方法,分离、鉴定ε-PL和1-MCP联合处理后草菇贮藏期间的表面微生物,确定草菇贮藏期间菇体表面优势腐败菌。【结果】平板培养法结果表明,草菇子实体表面的菌落总数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逐渐上升。贮藏6d时,处理组(PC)草菇表面菌落总数为7.16 lg (CFU/g),极显著(P<0.01)低于CK组[7.42 lg (CFU/g)];从PC组、CK组分离鉴定的细菌分别为16株和19株,以假单胞菌属、金黄杆菌属、芽孢杆菌属和寡养单胞菌属为主;16S rRNA基因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PC组共鉴定出370个属的细菌隶属于27个门;CK组共鉴定出366个属的细菌隶属于25个门;寡养单胞菌属为相对丰度最高的优势菌。【结论】寡养单胞菌...
|
关 键 词: | 草菇 平板培养 高通量测序 细菌菌群结构 |
收稿时间: | 2021-12-12 |
|
| 点击此处可从《微生物学通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微生物学通报》下载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