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环境因素对长颚斗蟋翅型分化的影响
引用本文:曾杨,朱道弘,赵吕权.环境因素对长颚斗蟋翅型分化的影响[J].生态学报,2010,30(21):6001-6008.
作者姓名:曾杨  朱道弘  赵吕权
作者单位:1.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2.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湖南第一师范学院
3.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林学院,湖南,长沙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771740);湖南教育厅一般项目(09c1002)
摘    要:长颚斗蟋具有明显的翅二型现象。比较长颚斗蟋不同翅型成虫的形态差异,结果表明其短翅型成虫除翅已明显退化外,与长翅型成虫并无其他形态差异。为探究环境因素与长颚斗蟋翅型分化的关系,就光周期、温度及密度对其翅型分化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短光周期会抑制其长翅型的形成,而LD16∶8h的长光周期则促进长翅个体的分化,但非自然条件的长光周期及全明或全暗条件与上述结论并不一致。变化光周期亦会影响其翅型分化,而随着改变光周期的时间及方向的不同,影响作用亦不相同。在孵化后第20天及40天经历光周期的趋长变化会促进其长翅化;而在孵化后第20天经历光周期的趋短变化则会抑制其长翅化,第30天转移却有促进作用。此外,低温(20℃)条件诱导长颚斗蟋短翅化,高温(25℃,30℃)则促进长翅型的分化。单独饲养时,LD12∶12h与LD16∶8h条件下的若虫均羽化为短翅型成虫,当密度增加至2或5头/容器时,成虫的长翅率均明显增加,说明高密度亦是长翅型个体出现的重要诱因。

关 键 词:长颚斗蟋  翅二型  光周期  温度  密度
收稿时间:2009/10/17 0:00:00
修稿时间:2010/2/22 0:00:00

Effects of environmental factors on wing differentiation in Velarifictorus aspersus Walker
Zeng Yang,Zhu Dao Hong and.Effects of environmental factors on wing differentiation in Velarifictorus aspersus Walker[J].Acta Ecologica Sinica,2010,30(21):6001-6008.
Authors:Zeng Yang  Zhu Dao Hong and
Abstract:
Keywords:Velarifictorus aspersus Walker  wing dimorphism  photoperiod  temperature  density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生态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生态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