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建国以来我国黄淮棉区棉花品种的遗传改良Ⅲ.农艺性状、抗病性和稳定性的改良
引用本文:姜保功,孔繁玲,张群远,杨付新,姜茹琴.建国以来我国黄淮棉区棉花品种的遗传改良Ⅲ.农艺性状、抗病性和稳定性的改良[J].遗传学报,2000,27(9).
作者姓名:姜保功  孔繁玲  张群远  杨付新  姜茹琴
作者单位:1. 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北京,100101
2. 中国农业大学植物遗传育种系,北京,100094
3. 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安阳,455112
摘    要:以不同历史时期的10个代表性棉花品种的2年5点实验和1973~1996年棉花品种区域实验的历史资料,研究我国黄淮棉区自50年代以来棉花品种农艺性状、抗病性和稳定性的遗传改良效果.结果表明:建国40多年来,该棉区棉花早熟性和抗病性育种取得显著进展.在品种的产量和品质提高的同时,品种的生育期缩短了3~5天,霜前花率提高了近7个百分点.棉花品种的抗病性也显著提高.抗枯萎病问题已基本解决,抗黄萎病问题正在解决.棉花品种的稳定性也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

关 键 词:棉花  遗传改良  农艺性状  抗病性  稳定性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