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微RNA的发现及其意义——2024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启示
作者姓名:李文超  肖骋风  曾朝阳  熊炜  曲红科
作者单位:1)中南大学基础医学院,长沙 410013,2)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长沙 410013,3)中南大学肿瘤研究所,国家卫健委癌变原理重点实验室和教育部癌变与侵袭原理重点实验室,长沙 410078,3)中南大学肿瘤研究所,国家卫健委癌变原理重点实验室和教育部癌变与侵袭原理重点实验室,长沙 410078,1)中南大学基础医学院,长沙 410013;3)中南大学肿瘤研究所,国家卫健委癌变原理重点实验室和教育部癌变与侵袭原理重点实验室,长沙 410078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U21A20382)和湖南省重点研发计划(2023SK2004)资助项目。
摘    要:
2024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美国科学家维克多·安布罗斯(Victor Ambros)和加里·鲁夫昆(Gary Ruvkun),以表彰他们发现微RNA(microRNA,miRNA)及其在转录后对基因表达的调控作用。miRNA的发现,不仅开启了非编码RNA(non-coding RNA,ncRNA)这一新的研究领域,也修改了生命科学领域经典的“中心法则”,即遗传信息沿着“DNA转录成mRNA,再翻译成蛋白质,最后发挥生物学功能”这一线性的传递模式,细胞内mRNA与其他ncRNA,如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环状RNA(circular RNA,circRNA)等由于竞争性结合miRNAs,从而形成了一个庞大而复杂的基因表达调控网络,即竞争性内源RNA(competing endogenous RNA,ceRNA)调控网络。同时miRNA本身也是由基因组上的基因编码,自身的表达也受其他编码或ncRNA的调控,miRNA与mRNA及其他ncRNA共同精细地调控了细胞的生命活动,并影响着机体的生理或病理功能,miRNA的表达失调与很多疾病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也为疾病诊疗提供了新的分子标记和靶点。本文总结了miRNA的发现过程、发生机制和生物学功能及miRNA与其他ncRNA之间的作用网络,并展望了miRNA的应用前景。


关 键 词:微RNA  竞争性内源RNA  长链非编码RNA  环状RNA
收稿时间:2024-11-13
修稿时间:2024-12-13
点击此处可从《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