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区次生植被恢复对土壤有机碳官能团的影响 |
| |
作者姓名: | 李婷 赵世伟 张扬 马帅 李晓晓 |
| |
作者单位: | 1.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早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杨凌,712100;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土保持研究所,杨凌,712100;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49 2.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早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杨凌,712100;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土保持研究所,杨凌,712100 3. 陕西省地产开发服务总公司,西安,710075 |
| |
基金项目: | 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自主研究项目(10502-Z11);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人才计划“黄土高原植被恢复对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和有机碳官能团的影响”;国家支撑计划重大项目课题(2006BAC01A07) |
| |
摘 要: | 以植被空间排列顺序推断时间演替顺序,采用同步辐射软X射线探讨子午岭林区典型植物样地白羊草(Bothriochlor ischaemum)狼牙刺(Sophora viciifolia)辽东栋群落(Quercus liaotungensis)演替过程中土壤有机碳官能团变化。图谱定性分析显示,恢复过程中各植被条件下0-5 cm和20-40 cm土层土壤脂肪-C、酮-C吸收强度明显增加;0-5 cm土层土壤脂肪-C吸收较20-40 cm强,而土壤酮-C吸收较20-40 cm弱。半定量分析结果显示,随植被演替进程,0-5 cm土层土壤各官能团相对百分含量都有所增加,如芳香-C、脂肪-C、酮-C呈现逐渐增加趋势,至辽东栎群落时,20-40 cm土层土壤脂肪-C相对百分含量明显增加。植被恢复过程中,各样地SOC官能团组成基本一致,但植被恢复影响土壤SOC官能团数量变化;植被恢复能促进0-5 cm和20-40 cm土层土壤脂肪-C、酮-C含量增加,并且这种作用随着植被恢复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强,说明植被演替增强了土壤有机碳化学稳定性。
|
关 键 词: | 土壤有机碳 官能团 植被恢复 同步辐射软X射线 |
收稿时间: | 2011-04-02 |
修稿时间: | 2011-07-04 |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生态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生态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