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州湾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次级生产力的时空变化 |
| |
作者姓名: | 张崇良 徐宾铎 任一平 薛莹 纪毓鹏 |
| |
作者单位: | 中国海洋大学水产学院,青岛,266003 |
| |
基金项目: | 国家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资助项目(200805066) |
| |
摘 要: | 根据2009年4个季度月在胶州湾潮间带进行的大型底栖动物调查,利用Brey经验公式、Tumbiolo 和 Downing模型以及Brey估算模型对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次级生产力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胶州湾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年均次级生产力在5.3-29.9 g AFDW · m-2 · a-1之间;不同季节次级生产力存在较大差异,以夏季最大,春、秋季次之,冬季最小。年均次级生产力在潮区间的分布从高至低依次为低潮区E,中潮区B、C、D和高潮区A,不同季节和不同估算方法的结果稍有差别。春季大型底栖动物次级生产力最高的潮区为潮区D,夏、秋季均为潮区E,冬季为潮区B。贝类养殖活动是影响本海域次级生产力时空变化的主要因素。应用不同经验模型的次级生产力估算结果未取得一致:春季3个估算值间存在明显差异;夏季Brey经验公式与Brey模型估算值基本一致,Tumbiolo 和 Downing模型估算值偏低;秋、冬季Tumbiolo 和 Downing模型与Brey模型估算结果相近,Brey经验公式估算值偏高。Wilcoxon检验表明3种方法对次级生产力的估算值差异显著。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种类组成和海域水温特征可能是造成不同模型次级生产力估算差异的主要原因。
|
关 键 词: | 次级生产力 经验模型 大型底栖动物 胶州湾 潮间带 |
收稿时间: | 2010-07-05 |
修稿时间: | 2010-12-31 |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生态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生态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