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丘陵沟壑区退耕地自然恢复植物群落的分类与排序 |
| |
作者姓名: | 白文娟焦菊英 马祥华温仲明 焦峰 |
| |
作者单位: | 1.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陕西杨陵,712100;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39 2.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陕西杨陵,712100;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土保持研究所,陕西杨陵,712100 |
| |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271074),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项目(B22012900) |
| |
摘 要: | 采用TWINSPAN分类和CA排序方法,对黄土高原皇随便沟壑区安塞33个退耕地自然恢复植被样方进行了分类与排序。结果表明,在40a的演替过程中,退耕地植被大体上经历了猪毛蒿(Artemisia scoparia)为优势种的群落、达乌里胡枝子(Lespedeza davnrica)和长芒草(Stipa bungeana)为优势种的群落、铁杆蒿(Artemisia gmelinii)为优势种的群落和白羊草(Bothriochloa ischaemum)为优势种的群落,4个群落的物种组成表现出较强的延续性和递进性。排序轴与环境因子的相关分析表明,土壤养分、土壤水分以及地形因子或强或弱地影响着退耕地自然植物群落的变化,其中土壤有机质、氮磷钾、土壤水分以及坡度与植物群落变化之间的关系密切。
|
关 键 词: | 退耕地 植被恢复 植物群落分类 植物群落排序 黄土高原 |
文章编号: | 1000-4025(2005)07-1317-06 |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西北植物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西北植物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