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不同恢复类型植被细根分布及与土壤理化性质的耦合关系
作者姓名:吕渡  杨亚辉  赵文慧  雷斯越  张晓萍
作者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土保持研究所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440012)
摘    要:针对陕北典型黄土丘陵区吴起县主要人工造林和自然封育植被恢复类型,确定5、15年和40年不同退耕年限下的沙棘、山杏及自然恢复草地样地,进行剖面采样,分析不同植被恢复类型下细根生物量、土壤理化性质,研究了不同恢复类型和不同年限植被细根生物量与土壤理化性质随时间的变异规律及耦合关系。结果表明,(1)总体上,主要造林树种和退耕自然封育草地细根生物量都随林龄和退耕年限的增长呈增加趋势,同年限人工造林树种细根生物量大于自然恢复的草地,不同植被群落细根生物量均表现出随着深度的增加呈指数递减规律。(2)自然封育的草地生态系统土壤含水量大于人工山杏林和沙棘林。人工造林和自然封育植被恢复下,土壤团聚体稳定性都随退耕年限的增加而增强,有机质、全氮、全磷含量也都呈增加趋势,土壤平均含水量则呈减小趋势。(3)细根生物量与土壤容重和团聚体稳定性显著相关,植物细根在土壤结构改善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关 键 词:黄土高原  退耕年限  植物细根  恢复方式  团聚体稳定性  土壤理化性质
收稿时间:2017-09-02
修稿时间:2018-01-17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生态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生态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