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长江经济带快速城镇化对耕地保护的影响
作者姓名:何亮  李伟峰  田淑芳  郑华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武警黄金第八支队;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中国人民大学长江经济带研...;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博罗县国土资源局;;安徽建筑大学环境与能源工...;安徽大学经济学院;;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公共...;贵州省黄平县农业局;;重庆工商大学长江上游经济...;内蒙古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
基金项目:中国人民大学长江经济带研...;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博罗县国土资源局;;安徽建筑大学环境与能源工...;安徽大学经济学院;;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公共...;贵州省黄平县农业局;;重庆工商大学长江上游经济...;内蒙古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
摘    要:长江经济带建设作为我国三大发展战略之一,在快速推进城市化的同时,对耕地资源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土地快速城镇化对耕地的大量侵占是我国城市化面临的突出问题,而近些年长江流域及长江经济带的快速发展对耕地资源的影响尚缺乏全面系统的分析。基于中分遥感数据,将覆盖长江经济带与长江流域范围的156个地级市作为研究目标,从自然区位(上、中、下游)与城市规模(人口规模)相结合的角度分析了2000—2015年城镇化对耕地的影响,结果表明:(1) 2000—2015年,长江流域及长江经济带人工表面增加56.80%,耕地减少17.09%。其中,下游人工表面增加幅度最为明显,耕地减少也是最多的;(2)随着时间推移,长江流域及长江经济带城镇化对耕地的压力逐渐减弱,十五年间人工表面增长率从2733.75 km~2/a提高至2985.87 km~2/a,而耕地减少的速度从4439.94 km~2/a降低到3940.91 km~2/a,并且有大量旱田向水田转变;(3)位于不同流域且规模不同的城市,其人工表面的增加幅度以及对耕地的影响存在明显差异。例如,长江下游的中等城市人工表面15年间增加最多(增幅385.88%),同时耕地也损失最多;中游的大城市的人工表面增速最快,而上游则是巨大型城市,这种现象说明长江流域存在发展不协调的问题。长江流域及经济带未来城市优化布局不仅要充分考虑耕地保护问题,还要均衡不同规模城市的扩张速度,以及进一步提高开发用地的利用效率。

关 键 词:长江流域  长江经济带  城镇化  耕地资源
收稿时间:2017-12-13
修稿时间:2018-05-25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生态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生态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