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外相机技术与其他几种森林鸟类多样性调查方法的比较 |
| |
作者姓名: | 张倩雯 龚粤宁 宋相金 王新财 杨昌腾 束祖飞 邹发生 |
| |
作者单位: | 1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 广州 510650) 2 (中国科学院大学, 北京 100049) 3 (广东省生物资源应用研究所, 广东省动物保护与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 广东省野生动物保护与利用公共实验室, 广州 510260) 4 (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广东乳源 512727) 5 (广东车八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广东始兴 512528) |
| |
基金项目: | 广东省科学院科研平台环境与能力建设专项(2016GDASPT-0305)、广东省科学院野外台站项目(Sytz 201506, Sytz 201514)和广东省自然保护区专项资金项目(GDHS15SGFX07060, RYCG12-14) |
| |
摘 要: | 为了探讨红外相机技术、网捕法、固定距离样线法和固定半径样点法对森林鸟类多样性调查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我们于2011-2016年, 用这几种方法调查了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车八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鸟类多样性。在南岭, 固定距离样线法和固定半径样点法记录鸟类222种, 网捕鸟类43种, 红外相机拍到鸟类47种; 其中1种鸟仅网捕到, 6种鸟仅被红外相机拍到, 164种鸟仅被固定距离样线法和固定半径样点法记录到。在车八岭, 固定距离样线法和固定半径样点法记录鸟类109种, 网捕鸟类42种, 红外相机拍到鸟类27种, 其中9种鸟仅网捕到, 3种鸟仅被红外相机拍到, 97种鸟仅被固定距离样线法和固定半径样点法记录到。随着鸟类的体重、体长、翅长和跗蹠增加, 网捕到的鸟类个体数量减少, 鸟类身体大小与网捕到的鸟类数量呈显著负相关; 而红外相机拍到的鸟类数量随鸟类的身体大小增大而增加, 并且呈显著的正相关。本文的结果显示, 网捕法和红外相机技术针对不同类群的鸟类调查效力不同, 但都是固定距离样线法和固定半径样点法的有效补充。建议今后开展森林鸟类多样性调查与监测时, 尽量采用多种研究方法相结合, 以求达到最优的效果。
|
关 键 词: | 鸟类多样性 红外相机技术 网捕法 固定距离样线法 固定半径样点法 生物多样性监测 |
收稿时间: | 2017-10-21 |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生物多样性》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生物多样性》下载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