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产玉米黄质的人工酵母细胞的构建
作者姓名:梅雪昂  陈艳  王瑞钊  肖文海  王颖  李霞  元英进
作者单位:1. 天津大学化工学院制药工程系 系统生物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天津 300072; 2. 天津化学化工协同创新中心合成生物学平台 天津 300072
基金项目: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资助项目(2012AA02A701)
摘    要:为了实现微生物异源合成天然类胡萝卜素玉米黄质,以一株产β-胡萝卜素的酿酒酵母为底盘细胞,利用合成生物学技术构建人工酵母细胞。通过在染色体整合玉米黄质生物合成关键酶-β-胡萝卜素羟化酶(CrtZ),并对其9种来源进行筛选,发现整合欧文氏菌来源的β-胡萝卜素羟化酶的菌株获得玉米黄质的最高产量。法尼基焦磷酸(FPP)作为合成萜烯类天然产物的重要前体,通过敲除 Lpp1和Dpp1 基因,削减法尼基焦磷酸向法呢醇的转化,为玉米黄质的合成提供更多的前体,使玉米黄质的产量提高了1.27倍(从29 mg/L提高到36.8 mg/L)。在此基础上,通过增加欧文氏菌来源CrtZ的基因拷贝数及调节其启动子的强弱来增强β-胡萝卜素羟化酶的表达强度,使得玉米黄质的摇瓶产量达到96.2 mg/L,是目前公开报道中产量最高的。

关 键 词:玉米黄质  酿酒酵母  合成生物学  基因工程  
收稿时间:2016-01-13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生物工程杂志》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生物工程杂志》下载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