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水洞沟遗址第7地点动物化石初步研究
引用本文:张双权,裴树文,张乐,王惠民,高星.水洞沟遗址第7地点动物化石初步研究[J].人类学学报,2014(3).
作者姓名:张双权  裴树文  张乐  王惠民  高星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脊椎动物演化与人类起源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
基金项目: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KZCX2-EW-QN110);中国科学院重点部署项目(KZZD-EW-15);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XDA05130302);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10CB950203)
摘    要:水洞沟遗址第7地点2003~2005年发掘出土动物化石2000余件。初步鉴定包括蒙古野驴(Equus hemionus)、披毛犀(Coelodonta antiquitatis)、普氏原羚(Procapra przewalskii)、水牛(Bubalus sp.)等十多个动物属种。该遗址出土的动物骨骼标本表面少见食肉类啃咬痕迹且未有啮齿类啃咬痕迹及水流磨蚀等现象,表明这一动物骨骼组合应当不是食肉类、啮齿类与水流等自然性营力带入遗址的。遗址动物群中一定比例的具切割痕骨骼标本的出现表明了古人类在动物群富集过程中的主导地位。动物考古学观察表明,处于旧石器时代晚期的该地点古人类主要对遗址附近的大中型食草类动物进行了猎捕与肢解、利用,这与相对更晚阶段的第12地点古人类以小型哺乳动物为主要猎食对象的生存策略形成了较为明显的对比。

关 键 词:旧石器时代晚期  水洞沟第地点  哺乳动物化石  埋藏学  动物考古学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