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汉水上游汉中盆地新发现的旧石器及其年代
引用本文:王社江,孙雪峰,鹿化煜,弋双文,张改课,邢路达,卓海昕,俞凯峰,王頠.汉水上游汉中盆地新发现的旧石器及其年代[J].人类学学报,2014(2).
作者姓名:王社江  孙雪峰  鹿化煜  弋双文  张改课  邢路达  卓海昕  俞凯峰  王頠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脊椎动物演化与人类起源重点实验室;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学院;气候与全球变化研究院;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广西民族博物馆;
基金项目: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项目(KZCX2-YW-BR-24);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项目(XDA05130201和XDA0512070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202127和41072122)
摘    要:2009~2012年,在秦岭南麓汉水上游汉中盆地梁山周围新发现何家梁和窑厂湾2处旷野类型旧石器地点,采集石制品252件。早期人类加工石制品的原料来自于河流堆积物中的石英、火山岩、石英岩、硅质灰岩和砂岩等砾石,采取硬锤直接打击法和砸击法剥片。石制品种类包含石锤、石核、石片、修理的工具和断块。工具类型以砍砸器、石球、重型刮削器、手斧和手镐等重型器物为主。汉中盆地梁山周围以龙岗寺等地点为代表的旧石器地点群是含阿舍利(Acheulian)类型器物的石器工业。何家梁和窑厂湾地点分别位于汉江右岸第二和第三级阶地上,通过对窑厂湾地点黄土地层剖面进行回授光释光(TTOSL)方法测年,结合古地磁测试和对比黄土高原标准黄土地层序列测年结果,证实汉中盆地古人类活动的时代最晚在60万年前就已经开始,而何家梁地点的地层测年数据则表明距今7、8万年左右存在另外一个古人类活动繁盛的阶段,早期人类在汉中盆地活动有较长的时间跨度。以前汉中盆地发现的旧石器地点没有独立的年代数据,极大地限制了学术界对其石器工业技术和人类行为的深入研究,这是首次获得的汉中盆地埋藏旧石器地点地层的独立年代数据,是对汉中盆地旧石器遗址年代学认识上的一大突破。本研究结合可靠的测年数据,分析石器组合及加工技术,对建立中更新世以来秦岭山区的旧石器文化序列,理解我国南北方旧石器工业的发展演化以及东西方旧石器工业技术比较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关 键 词:汉中盆地  何家梁  窑厂湾  旧石器  黄土  年代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