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东至华龙洞出土的人类化石 |
| |
作者姓名: | 宫希成 郑龙亭 邢松 吴秀杰 同号文 刘武 |
| |
作者单位: | 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安徽博物院;中国科学院脊椎动物演化与人类起源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
| |
基金项目: | 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XDA0513010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272034,41302016)资助 |
| |
摘 要: | 2006年在安徽省东至县华龙洞发现了1枚人类下颌第二臼齿和2件可以拼接在一起的额骨碎片化石。根据华龙洞动物群组成及地层情况,初步确定华龙洞化石层的时代为更新世中期。本文对在华龙洞发现的人类头骨和牙齿化石的形态特征进行了观测,并与相关古人类标本进行了对比。研究发现:华龙洞人额骨和下颌臼齿都呈现出一系列常见于东亚直立人的特征。华龙洞额骨曲度较小,具有粗壮的颞线和较厚的骨壁。此外,华龙洞额骨还具有额中缝结构和扩大的额窦。华龙洞下颌第二臼齿总体显得比较粗壮。齿冠咬合面具有第五尖、第六尖和第七尖。齿冠尺寸明显大于早期现代人、现代人类和欧洲更新世中期人类,位于直立人变异范围。结合对华龙洞人类额骨和牙齿形态对比所揭示的形态特点,在华龙洞发现的人类化石可能代表着生活在更新世中期的直立人。
|
关 键 词: | 华龙洞 安徽东至 人类化石 形态特征, |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人类学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人类学学报》下载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