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黄河流域濒危物种保护热点区与保护空缺识别
作者姓名:任月恒  朱彦鹏  付梦娣  闻丞  张明海  于胜祥  江建平  李俊生
作者单位: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北京 100012;昆明市朱雀鸟类研究所, 昆明 650233;北京镜朗生态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 100094;东北林业大学, 哈尔滨 150040;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北京 100093;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成都 610041
基金项目:生态环境部生物多样性调查评估项目(2019HJ2096001006)
摘    要:黄河流域具有重要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意义,通过研究珍稀濒危物种分布热点区可为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依据。选取70种濒危维管植物和陆生脊椎动物,综合多来源的分布数据,运用物种分布模型Maxent模拟物种分布区,结合自然地理区划,计算保护价值,进行热点区分析,并结合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的分布情况进行空缺分析。研究结果显示,黄河流域濒危物种分布主要呈现出南高北低、集中于山地的特征,热点区包括秦岭区域、太行山区域、子午岭-六盘山区域、陇中高原至松潘高原、祁连山、贺兰山和沿黄湿地等。在区分自然地理区后,现有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覆盖了热点区面积的13.89%,保护空缺主要出现于子午岭南部、六盘山南部、松潘高原南部和拉脊山等。建议在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将濒危物种热点区考虑在内,对黄河流域自然保护地体系进行优化,并针对黄河流域的三个自然地理分区提出了相应的保护建议。此外,研究发现,在进行热点区分析时,考虑自然地理区域划分,并综合多类群叠加和单一生物类群的分析结果进行统筹考虑,可能会更好满足生物多样性就地保护需求。

关 键 词:生物多样性  热点区  保护空缺  黄河流域
收稿时间:2021-01-19
修稿时间:2021-08-03
本文献已被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生态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生态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