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利用籼粳回交群体分析水稻粒形性状相关QTLs
引用本文:严长杰,梁国华,陈峰,李欣,汤述翥,裔传灯,田舜,陆驹飞,顾铭洪.利用籼粳回交群体分析水稻粒形性状相关QTLs[J].遗传学报,2003,30(8):711-716.
作者姓名:严长杰  梁国华  陈峰  李欣  汤述翥  裔传灯  田舜  陆驹飞  顾铭洪
作者单位:扬州大学农学院农学系,扬州,225009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3 0 2 70 80 9),江苏省教育厅高校科研基金项目 (0 0KJB2 10 0 0 4)资助~~
摘    要:水稻谷粒的外观性状对稻米外观品质存在重要的影响。该研究利用SSR标记,以回交群体Balilla/NTH∥Balilla为作图群体,构建了水稻12条染色体的连锁图,该遗传图谱包括:108个分子标记,平均图距为11.9cM。以构建的遗传图谱为基础,采用区间作图法对谷粒外观性状,包括粒长、粒宽和粒形进行了数量性状基因(QTL)定位。结果表明,粒长、粒宽和粒形在回交群体中均呈近似的正态分布,表现出典型的数量性状特征。QTL定位结果表明,第12染色体上RM101-RM270区间内存在一个与粒长性状相关的QTL,(qGL-12),加性效应约为0.26mm,贡献率为16.7%。在第2和第3染色体上RM154-RM211和RM257-RM175区问内,分别检测到qGW-2和qGW-3两个位点与粒宽性状有关,加性效应为分别为-0.10mm和-0.12mm,贡献率分别为11.5%和16.6%。对于粒形性状,共检测到3个QTLs,qLW-2、qLW-6和qLW-7,分别位于第2、6和7染色体上。其中qLW-2和qLW-7的加性效应分别约为0.09和0.10,两个QTLs分别可解释表型变异的12.7%和18.3%;而qLW-6的加性效应约为-0.13,可解释粒形变异的11.5%。文中还讨论了粒形和稻米外观品质同时改良的可能性。

关 键 词:水稻  粒长  粒宽  粒形  QTL定位
文章编号:0379-4172(2003)08-0711-06
修稿时间:2002年12月16

Mapping Quantitative Trait Loci Associated with Rice Grain Shape Based on an indica/japonica Backcross Population
Abstract:
Keywords:rice  grain length  grain width  grain shape  QTL mapping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