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有鳞目动物鳞片表面超微结构的适应性进化
作者姓名:王可心  赵雨恬  蒋怡锦  戴颖玉  胡超超  屈彦福
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南京 210023,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南京 210023,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南京 210023,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南京 210023,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南京 210023;南京师范大学分析测试中心 南京 210023,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南京 210023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 31770443,31200283)和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 BK20161556)
摘    要:爬行动物鳞片的微结构是对环境的一种适应。本研究运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北草蜥(Takydromus septentrionalis)、脆蛇蜥(Dopasia harti)和王锦蛇(Elaphe carinata)头部、背部和腹部鳞片的微皮纹结构及感受器特征。结果表明,3个物种的微皮纹和感受器存在种间差异。北草蜥和王锦蛇背部及腹部微皮纹均为狭长带状,脆蛇蜥为不规则多边形。北草蜥和王锦蛇颔片上有感受器,北草蜥无。脆蛇蜥腹部微皮纹上无小齿状凸起,北草蜥和王锦蛇有,与北草蜥相比王锦蛇的小齿状凸起更宽更长。王锦蛇的眼部微皮纹为向上竖起的脊,而其他部位的鳞片为具有小齿状凸起的狭长带状结构。本研究共收集整理17科99种的背鳞微皮纹数据和8科25种的感受器数据,对微皮纹特征和感受器形态进行祖先重建发现,狭长带状背鳞微皮纹主要存在于蜥蜴科(Lacertidae)、游蛇科(Colubridae)和石龙子科(Scincidae)中,而鬛蜥科(Agamidae)、蛇蜥科(Anguidae)、蟒蛇科(Boidae)以及蝰蛇科(Viperidae)的大多为多边形;较原始的感受器形态为无感觉毛的透镜状,这一结构在有...

关 键 词:鳞片  微皮纹  感受器  祖先重建  有鳞目
收稿时间:2019-10-23
修稿时间:2020-03-20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动物学杂志》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动物学杂志》下载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