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抗坏血酸处理种子对发芽生长和生理生化的效应
引用本文:赵昇皓.抗坏血酸处理种子对发芽生长和生理生化的效应[J].植物生理学通讯,1964(4).
作者姓名:赵昇皓
作者单位:江苏徐州医学院生化教研组
摘    要:1.还原型和氧化型抗坏血酸都能提高玉蜀黍的发芽率——分别提高了17%和25%,增加幼根数目——由对照2—5根增至3—7根,促进幼苗的引长——由对照2.10厘米分别增至3.53和3.84厘米;并且对幼根的作用特别强烈,比对照分别增加1倍和1.2倍。 2.向日葵的发芽率和生长为脱氢抗坏血酸大幅度提高:发芽率由对照的34%上升为71%,幼苗长度由5.1厘米增至6.2。还原型抗坏血酸对发芽和生长均无明显影响。 3.还原型抗坏血酸能促进大豆、水稻“一线红”的生长,而氧化型则抑制其生长。因为这两种种子本身的发芽率很高,抗坏血酸的效应难于以此显示出来。但还原型抗坏血酸能加速“一线红”的发芽过程。两种抗坏血酸都可提高水稻“脱硬853”的发芽率。 4.对上述发芽率有良好效应的种子,浸种液浓度在1—1,000ppm之间(浸种24小时),其发芽率一般随浓度增加而增加,最适浓度为1,000ppm。抗坏血酸生长效应的最适浓度为10—100ppm。但各种种子对浸种液的敏感度各有所不同。 5.脱氢抗坏血酸浸种处理诱导了向日葵萌动种子中抗坏血酸的合成:被处理种子的幼苗本身主动合成抗坏血酸的过程比对照提早1天,并且其抗坏血酸的含量亦维持在较高的水平。 6.向日葵用脱氢抗坏血酸浸种后,经大部分聚集在种壳中。进入种仁的脱氢抗坏血酸立卽被还原成还原型抗坏血酸。在这个强烈的还原系统中首先是含SH基的化合物,其中包括一种特殊的SH基化合物——脂酶在内,提供出氢而本身遭致氧化。因此,脱氢抗坏血酸浸种使脂酶活性抑制,而还原型抗坏血酸则使脂酶活性增加。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