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不同检测策略在预测非小细胞肺癌的PD1/PD-L1抑制剂临床疗效中的应用
作者姓名:董艳  吴媚
作者单位:(1)武汉市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 检验科,武汉430000; 2)湖北省中医药大学检验学院 临床微生物教研室,武汉430065)
摘    要:近10年来,程序性死亡因子1(programmed death-1,PD-1)及其配体(programmed death ligand-1,PD-L1)的抑制剂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临床治疗中取得了重大突破,有望改变晚期NSCLC的治疗方式。然而,PD-1/PD-L1抑制剂在对NSCLC的治疗中需要借助有效的生物标志物以寻找受益人群(约20%~40%)。目前,临床上主要的判断标准是PD-L1的表达水平。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在NSCLC中,与预测PD-1/PD-L1抑制剂疗效的PD-L1表达相关的检测方法,包括免疫组化、基于DNA/RNA水平检测、可溶性PD-L1的检测、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技术、多重免疫组化技术、流式细胞术和液体活检技术等,着重探讨了不同检测策略在评价PD-L1表达上的最新进展及应用前景,从而推动其在NSCLC免疫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关 键 词:非小细胞肺癌  程序性死亡因子1/程序性死亡因子1配体(PD-1/PD—L1)抑制剂  PD—L1表达水平的检测
收稿时间:2018-06-15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下载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