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线粒体COI基因揭示中国乌骨鸡遗传多样性和群体遗传结构 |
| |
作者姓名: | 翁茁先 黄佳琼 张仕豪 余锴纯 钟福生 黄勋和 张彬 |
| |
作者单位: | 1 湖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 长沙 410128 2 嘉应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广东梅州 514015 3 广东省五华三黄鸡科技创新中心, 广东梅州 514015 |
| |
基金项目: | 广东省公益研究与能力建设项目(2016A030303068);嘉应学院省市共建重点建设项目(嘉院[2017]27号) |
| |
摘 要: | 全面了解中国乌骨鸡的遗传背景有利于保护和开发利用其种质资源。本研究测定了中国12个乌骨鸡品种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I (cytochrome c oxidase subunit I, COI)基因, 比较分析其遗传多样性和群体遗传结构。255份乌骨鸡样品共检测到22个变异位点, 占分析位点的3.17%; 核苷酸多样性为0.00142-0.00339, 单倍型多样性为0.380-0.757, 其中略阳乌鸡核苷酸多样性最高, 德化黑鸡最低。检测到7个氨基酸变异位点, 来自6个品种共11个个体。定义了24种单倍型, 其中单倍型H1和H3为12个乌骨鸡品种共享, 出现频率分别为115次和64次; 盐津乌骨鸡单倍型数最多, 广西乌鸡最少。中性检验与错配分析显示实验种群未经历显著的群体扩张事件。分子变异分析显示81.06%的变异来自群体内; 品种间遗传距离为0.002-0.004, 品种间遗传分化系数Fst值为-0.035至0.594, 雪峰乌骨鸡与其他种群间的遗传分化程度最高。邻接树显示, 乌骨鸡未能独立形成分支, 不能从家鸡和红原鸡中有效区分开来。中国乌骨鸡中介网络图将24个单倍型分为3条进化主支, 呈现出一定的品种特异性, 由无量山乌骨鸡、云南盐津乌骨鸡和雪峰乌骨鸡组成单倍型H8、H9、H11、H12游离于这3条进化主支之外。增加其他家鸡和红原鸡COI基因的中介网络图主体结构与中国乌骨鸡的相同。结果表明中国乌骨鸡品种遗传多样性较低, 但品种间遗传分化显著, 可能是从当地家鸡中选育而来, 需要加强种质资源的保护。
|
关 键 词: | 乌骨鸡 线粒体COI基因 遗传变异 遗传分化 |
收稿时间: | 2019-01-17 |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生物多样性》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生物多样性》下载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