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红火蚁监测方法应用效果的比较 |
| |
作者姓名: | 黄俊 丁浩毅 钱诚 张娟 李晓维 刘又高 章金明 张治军 吕要斌 |
| |
作者单位: | 1.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与微生物研究所,省部共建农产品质量安全危害因子与风险防控国家重点实验室,杭州 310021;2. 浙江农林大学现代农学院,杭州 311300;3. 浙江省园林植物与花卉研究所,杭州 311122;4. 浙江省亚热带作物研究所,浙江温州 325005 |
| |
基金项目: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1YFD1000500);浙江省公益技术应用研究计划(LGN21C140005);浙江省“三农九方” 科技协作项目(2022SNJF075);温州市重大科技创新攻关项目(ZS2021002) |
| |
摘 要: | 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是全国农业、林业和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是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收录的最具有破坏力的入侵生物之一。高效精准监测红火蚁在其防控中尤为重要,而诱饵诱集是监测红火蚁的有力措施,相对诱饵的筛选和改进,诱集器方面研究则较为滞后。本文对“透明塑料瓶+火腿肠”(PS)和“新型诱集器+火腿肠”(TS)这两类诱集器的红火蚁诱集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下午1∶30至3∶30时段,PS处理透明塑料瓶在放置5 min之后存在明显的升温效应,伴随着诱集到的红火蚁数量明显减少,诱集到红火蚁的诱饵比例也下降明显,较TS处理下降了43.6%。而且,TS的投放时间和回收耗时均明显比PS的短;在复杂的荒地生境中,投放的诱集器数量越多,PS的诱集器回收率则越低;当投放的诱集器达到90个时,PS处理回收率为92.34%,而TS处理为98.67%。综合上述分析,诱集方法TS由于诱饵开放、诱集和标示一体、稳定性好等特点在应用效果上较PS有优势,适用面更广,今后还需对其进一步完善和改进并应用于红火蚁的调查监测。
|
关 键 词: | 红火蚁 监测 诱饵 觅食 入侵生物 |
|
| 点击此处可从《环境昆虫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环境昆虫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