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人工灌丛化对荒漠草原生态系统碳储量的影响
作者姓名:王乐  杜灵通  马龙龙  丹杨
作者单位:宁夏大学西北土地退化与生态恢复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银川 750021;宁夏大学西北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银川 750021;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学院, 南京 210009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967027);宁夏优秀人才支持计划(RQ0012);宁夏高等学校一流学科建设(生态学)项目(NXYLXK2017B06)
摘    要:宁夏盐池县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在荒漠草原上人工种植柠条灌木用以防风固沙和生态恢复,这一人为措施极大地改变了区域生态系统的植被结构和碳循环,而定量评估人工灌丛化对荒漠草原生态系统碳储量的影响,不仅能够揭示人类活动的碳循环反馈机制,而且可为地方政府生态治理提供理论指导。结合Biome-BGC模型和Logistics生长模型模拟了1958—2017年间荒漠草原人工灌丛化前后的碳储量变化,定量分析了人工灌丛化对生态系统碳储量和组分的影响。结果表明:(1)结合Biome-BGC模型和Logistics生长模型可以较准确地模拟出荒漠草原人工灌丛化过程中生态系统碳储量的变化。(2)人工灌丛化会快速改变荒漠草原的碳储量累积特征,柠条灌木种植后的快速生长阶段极大增强了生态系统的总碳储量,导致生态系统的碳储量特征由草地型向灌木型转变。(3)人工灌丛化改变了生态系统各类型碳储量的组分结构,其对地上植被和枯落物碳储量的影响非常明显,灌丛化后生态系统的植被和枯落物碳分别增加了6倍和1.76倍;因植被碳向土壤碳转化过程较慢,故人工灌丛化对地下土壤碳储量的影响在短期内较为微弱。以上结果显示,荒漠草原人工灌丛化能显...

关 键 词:灌丛化  碳储量  Biome-BGC  荒漠草原  生态系统
收稿时间:2020-10-11
修稿时间:2021-07-02
本文献已被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生态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生态学报》下载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