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形对小兴安岭阔叶红松(Pinus koraiensis)林粗木质残体分布的影响 |
| |
作者姓名: | 刘妍妍 金光泽 |
| |
作者单位: | 东北林业大学林学院,哈尔滨,150040 |
| |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林业科技支撑计划 |
| |
摘 要: | 以小兴安岭典型阔叶红松林大面积固定样地(9hm2)为对象,分析不同地形下粗木质残体(CWD)的数量、存在形式、腐烂程度,探讨其与主要地形因子的相互关系.随着坡位的上升,CWD的密度和胸高断面积逐渐增加;从阴坡、半阴、半阳到阳坡,CWD的密度、胸高断面积和体积都呈现递减的趋势;CWD的数量分布随着样方坡度的增加没有呈现出明显的趋势.对不同地形下CWD的分布进行x2检验,各地形因子对CWD密度分布均差异显著,山脊、阴坡和坡度16~25°分别是CWD易发生的地形.在不同的地形中,CWD主要以干基折断、干中折断和枯立木3种形式存在.从谷地到山脊以拔根倒存在的CWD密度、胸高断面积和体积呈逐渐减少的趋势,而干中折断、根桩、枯立木和干基折断的密度大体上表现出增加的趋势;拔根倒的密度随坡度的上升逐渐减少,而枯立木则增加;由阳坡到阴坡枯立木的密度逐渐减少.不同存在形式的倒木,其树倒方向与坡向和风向均没有显著的相关性(p>0.05).不同地形下的各腐烂等级的CWD大致呈正态分布,且主要分布在2、3腐烂等级上,说明阔叶红松林不同地形的CWD输入和输出相对稳定.
|
关 键 词: | 粗木质残体 地形 腐烂等级 死亡木 阔叶红松林 |
收稿时间: | 2008-08-16 |
修稿时间: | 2008-12-01 |
本文献已被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生态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生态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