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东缘林线杜鹃-岷江冷杉原始林的空间格局 |
| |
作者姓名: | 缪宁 刘世荣 史作民 薛泽冰 喻泓 何飞 |
| |
作者单位: | 1.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国家林业局森林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91;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成都,610064 2.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国家林业局森林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91 3.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国家林业局森林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91;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北京,100875 4.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荒漠化研究所,北京,100091 5. 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成都,610081 |
| |
基金项目: | 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资助项目(2006BAD03A0402, 2006BAD03A100302) |
| |
摘 要: | 为深入理解高山林线原始林中优势树种的空间结构特征和种间关系,以青藏高原东缘林线杜鹃-岷江冷杉原始林1 hm2样地调查数据为基础,采用成对相关函数g(r)函数,分析了优势种岷江冷杉(Abies faxoniana)和凝毛杜鹃(Rhododendron agglutinatum)各径级的空间分布格局和各径级间的空间关联性。结果表明:岷江冷杉和凝毛杜鹃径级分布连续,呈倒"J"型,均为进展种群。小尺度上,对于岷江冷杉活立木(小树+中树+大树)、小树、中树为显著聚集分布,大树为均匀分布,死树则为随机分布;凝毛杜鹃活立木(小树+中树+大树)、小树、中树、大树、死树均为显著聚集分布。小尺度上随径级增大岷江冷杉的分布格局从聚集分布趋于均匀分布。岷江冷杉大树与其小树的空间关联验证了Janzen-Connell假说中的距离制约效应。通过验证接受了随机死亡假说,发现种内的密度制约效应不明显。两个树种的枯立木对凝毛杜鹃小树均表现为排斥关系,而对岷江冷杉小树表现为相互独立的关系。两个优势种总体表现为相互独立,但种间不同径级间的空间关联性各异。
|
关 键 词: | 空间分布格局 空间关联 成对相关函数g 高山林线 种间关系 岷江冷杉 凝毛杜鹃 |
收稿时间: | 2010-07-06 |
修稿时间: | 2010-11-23 |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生态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生态学报》下载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