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基于AHP-GIS的生态旅游适宜性评价——以大熊猫国家公园小相岭片区及周边社区为例
引用本文:胡佳媛,刘灵豫,代勤龙,杨兵,周文嘉.基于AHP-GIS的生态旅游适宜性评价——以大熊猫国家公园小相岭片区及周边社区为例[J].应用生态学报,2024(3):780-788.
作者姓名:胡佳媛  刘灵豫  代勤龙  杨兵  周文嘉
作者单位:1. 四川省大熊猫科学研究院;2. 四川栗子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基金项目:四川省科技计划项目(2021YFH0159)资助;
摘    要:国家公园的首要目标是生态保护,同时兼备科研、教育与游憩等功能。从实现全民共享出发,以大熊猫国家公园小相岭片区及周边社区为例,采用层次分析法,选取景观资源、生态环境承载力、游憩利用能力和社会条件4个因子构建生态旅游适宜性评价体系。基于GIS技术进行生态旅游适宜性评价,并开展游客问卷调查,从生态旅游适宜性和游客选择偏好两方面对评价区域的功能分区提出建议。结果表明:评价区域生态旅游适宜性被划分为5个等级,适宜性最高的区域靠近自然景观资源且远离核心保护区,适宜性最低的区域分布在核心保护区边缘。根据适宜性分析结果,评价区可被划分为适宜发展区、适度发展区和限制发展区,结合游客偏好,评价区域游憩活动可被划分为7类:生态观光、生态露营、科普教育、休闲度假、农牧文化体验、生态教育与山地探险,该划分结果可为不同类型游客提供适宜的服务,并为小相岭片区开展生态旅游规划提供参考。

关 键 词:生态旅游  适宜性评价  层次分析法  功能分区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