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洋淀沉水植物腐解释放溶解性有机物光谱特性 |
| |
作者姓名: | 洪志强 熊瑛 李艳 崔骏 刘钰钦 何江伟 王京刚 袁冬海 |
| |
作者单位: | 北京化工大学环境系, 北京 100029;北京建筑大学, 北京应对气候变化研究与人才培养基地, 北京市可持续城市水系统构建与风险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北京 100044,北京建筑大学, 北京应对气候变化研究与人才培养基地, 北京市可持续城市水系统构建与风险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北京 100044,鞍钢集团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能源环保事业部, 鞍山 114002,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 北京 100875,北京化工大学环境系, 北京 100029,北京建筑大学, 北京应对气候变化研究与人才培养基地, 北京市可持续城市水系统构建与风险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北京 100044,北京化工大学环境系, 北京 100029,北京建筑大学, 北京应对气候变化研究与人才培养基地, 北京市可持续城市水系统构建与风险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北京 100044 |
| |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578037,51209003) |
| |
摘 要: | 利用水生植物修复受污染水体中,水生植物在秋冬季节腐烂分解会释放大量溶解性有机物(DOM),DOM可影响水环境中污染物的迁移转化,对水体中的化学和生物过程产生一定影响。因此利用紫外可见光光谱(UV-vis)结合平行因子分析法(PARAFAC)和主成分分析法(PCA)来表征和分析水生植物腐解产物中DOM的组分及其特点。UV-vis的研究表明随着腐解时间的增加,样品中DOM的腐殖化程度逐渐升高,当腐殖化程度达到最高值时,腐解进入矿化阶段,此时腐殖化程度逐渐降低。通过PARAFAC分析可以分离出3种类蛋白组分(C1、C2和C5)和2种类腐殖酸组分(C3和C4)。由PCA可以得出在腐解初期,类蛋白组分占据主导地位;随着腐解时间的增加,类蛋白组分含量逐渐降低,而类腐殖酸组分含量逐渐升高。
|
关 键 词: | 水生植物腐解 溶解性有机物(DOM) 平行因子(PARAFAC) 主成分分析(PCA) 光谱特性 |
收稿时间: | 2014-07-11 |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生态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生态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