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2013年山东省森林碳储量及其碳汇经济价值 |
| |
作者姓名: | 张春华 居为民 王登杰 王希群 王昕 |
| |
作者单位: | 鲁东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烟台 264025;江苏省地理信息技术重点实验室, 南京大学国际地球系统科学研究所, 南京 210023,江苏省地理信息技术重点实验室, 南京大学国际地球系统科学研究所, 南京 210023,鲁东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烟台 264025,国家林业局林产工业规划设计院, 北京 100010,鲁东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烟台 264025 |
| |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601054);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ZR2016DP05,ZR2014DF004);鲁东大学引进人才基金项目(LY2015016) |
| |
摘 要: | 森林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其林分碳储量及其碳汇经济价值的估算是全球碳循环研究的热点和重要内容。基于2004-2008年和2009-2013年山东省森林资源清查数据以及实测样地数据改进的生物量蓄积量转换参数,利用生物量转换因子连续函数法,估算2004-2013年山东省森林碳储量及其碳汇经济价值动态。研究结果表明,2004-2013年山东省森林面积、碳储量和碳密度分别从2004-2008年的156.12×104hm2、34.75Tg C和22.26Mg C/hm2增加到2009-2013年161.44×104hm2、43.98Tg C和27.24Mg C/hm2。人工林是森林面积、碳储量和碳密度增加的主要贡献者,人工林和天然林对森林生物量碳汇的贡献分别为97.3%和2.7%。两次森林清查期间,杨树和硬阔软阔类森林的碳储量之和分别占全省总量的70.2%和69.6%,杨树的碳储量和碳密度增加最为显著。各龄组森林碳储量由大到小依次为:幼龄林 > 中龄林 > 成熟林 > 近熟林 > 过熟林。森林碳汇经济价值从2004-2008年的243.37亿元增长到2009-2013年的253.42亿元,年均增长2.01亿元,杨树的碳汇经济价值占全省所有森林类型的60%,赤松单位面积碳汇经济价值最强为2.08万元/ha。
|
关 键 词: | 森林碳储量 森林清查数据 生物量转换因子连续函数法 碳汇经济价值 山东省 |
收稿时间: | 2017-03-28 |
修稿时间: | 2017-10-16 |
|
| 点击此处可从《生态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生态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