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河流域土地利用时空变异及其对生态服务功能价值的影响 |
| |
作者姓名: | 罗维 易海杰 李红举 贾文涛 冯兆忠 |
| |
作者单位: |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085,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085,国土资源部土地整理中心, 北京 100035,国土资源部土地整理中心, 北京 100035,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085 |
| |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571479,41271502,C031001);国土资源部土地整理中心外协项目:土地整治工程的生态效益评价研究(2017-20) |
| |
摘 要: | 洋河流域位于我国北方典型的农牧交错地带,是首都重要水源涵养地和生态保护屏障,也是2022年冬奥会举办地之一。对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生态服务功能价值影响的研究可为首都水源保护以及冬奥会场地环境质量的改善提供重要理论依据和决策支持。利用Arc GIS技术分析了洋河流域1990—2013年间的土地遥感数据,估算了这些变化对流域生态服务价值的影响。结果表明:1990—2013年洋河流域林地和未利用地面积呈增加,而水域、草地则呈减少的趋势。由单一土地类型利用动态绝对值说明,除林地以外2000—2013年洋河流域其他土地类型受人类或自然环境变化的影响明显高于1990—2000年。土地转移主要发生在流域西部的兴和县、阳高县、天镇县和下游的张家口市、宣化县和怀来县。近年来流域土地面积变化幅度和变化范围均增加。1990—2013年间洋河流域土地利用的年总生态服务价值经历先增加后减小、总体减少的过程,但林地和未利用地的生态服务价值却一直增加。由于林地面积增加从而导致1990—2013年流域的原材料生产、气候调节、气体调节、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提供美学景生态功能占年总价值的比值增加。林地、草地和耕地是洋河流域生态服务的主要贡献者,也是生态服务价值变化的敏感因子。
|
关 键 词: | 农牧交错带 水源地 生态服务功能 价值评估 土地利用变化 |
收稿时间: | 2016-05-18 |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生态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生态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