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甘南尕海湿地退化过程中植被生物量变化及其季节动态
作者姓名:马维伟  王辉  李广  石万里  赵锦梅  罗永忠  聂志刚  薛景文
作者单位:甘肃农业大学林学院, 兰州 730070,甘肃农业大学林学院, 兰州 730070,甘肃农业大学林学院, 兰州 730070;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生态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 兰州 730020,甘肃农业大学林学院, 兰州 730070,甘肃农业大学林学院, 兰州 730070,甘肃农业大学林学院, 兰州 730070,甘肃农业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兰州 730070,甘肃则岔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碌曲 747200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561022,31260155,31560343);甘肃省自然科学资金(1506RJZA015);甘肃省高等学校科研项目(2015A-067,2014A-058);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20126202110006);草地农业生态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资助(SKLGAE201408);林学院中青年科技基金资助项目
摘    要:为探讨尕海湿地退化过程中植被生物量变化规律,以尕海泥炭沼泽和沼泽化草甸为例,采用定位样地调查方法,研究了不同退化程度湿地植被生物量的时空分布格局。结果表明,1)随着湿地退化演替,两类湿地植被地上生物量逐渐减小,泥炭沼泽未退化(PⅠ)、退化阶段(PⅡ)地上生物量依次为334.19,290.72 g/m~2,沼泽化草甸未退化(SⅠ)、轻度退化(SⅡ)、中度退化(SⅢ)地上生物量依次为378.40,308.07,261.21 g/m~2;地上生物量季节动态规律均为单峰型,8月中下旬达到峰值;同一湿地类型各退化阶段地上生物量绝对增长率(AGR)和相对增长率(RGR)在同一年份变化趋势基本相同,但不同年份间存在差异,而同一湿地类型不同阶段AGR和RGR的大小存在差异。2)地下生物量也随退化程度加剧显著减小(P0.05),PⅠ,PⅡ地上生物量依次为23081.46,12607.72 g/m~2,SⅠ,SⅡ,SⅢ地下生物量依次为4583.16,3008.63,1290.73 g/m~2;地下生物量季节变化均表现出愈接近生长季始末值愈大;地下生物量由土壤表层向深层显著下降(P0.05),总体呈"T"形分布,0—10cm土层,泥炭沼泽、沼泽化草甸地下生物量都最大,分别占各自总地下生物量50%和70%以上。3)尕海2类高寒湿地5—9月平均根冠比均表现未退化高于退化,根冠比季节动态为越接近生长季始末值越大,生长旺盛季值越小。

关 键 词:湿地退化  植物生物量  根冠比  季节动态
收稿时间:2016-04-26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生态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生态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