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九寨沟自然保护区川金丝猴的分布及种群数量
作者姓名:赵海涛  王晓卫  黎大勇  王程亮  熊铁一  李裕冬  杨青霞  鲁瑞琪  李保国
作者单位:陕西省动物研究所, 西安 710032,陕西省动物研究所, 西安 710032,西华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南充 637009,陕西省动物研究所, 西安 710032,四川省自然资源科学研究院野生动植物种质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成都 610015,四川省自然资源科学研究院野生动植物种质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成都 610015,九寨沟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阿坝州 623400,西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西安 710069,陕西省动物研究所, 西安 710032;西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西安 710069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重点基金资助项目(3113006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1470214, 30900168); 陕西省科学院基金资助项目(2014K-12, 2013K-34, 2013K-35, 2012K-01); 西部之光人才培养计划资助项目(2011DF05); 日本Cosmo石油环保卡基金资助项目(2005-2015); 四川省科技计划项目(2014SZ0147)
摘    要:2014年2月至5月,对四川省九寨沟自然保护区野生川金丝猴的种群分布、数量及其社会结构进行调查,初步探讨该种群与其他种群在外部形态和社会结构方面的差异性。采用"V"型路线法调查,发现九寨沟保护区共有川金丝猴4群。然后结合长时间的持续跟踪观察,证实家庭单元19个,全雄群3个,能区分不同个体296只。OMU大小平均为12.7只,其中OMU内的成年个体占38%,青少年个体占53%,幼仔占9%。成年与青少年比例为1∶1.39,成年雌雄的比例为3.84∶1。与秦岭种群的外部形态相比,该种群的成年雄性更为壮大,毛发弯曲程度明显;成年雌性毛发略显灰黑色,金黄色暗淡,大部分个体嘴角长有很小的肉瘤;青少年个体毛色泛白。亦发现九寨沟种群倾向于选择海拔偏高(2400—3550 m)的针叶林带活动。

关 键 词:川金丝猴  分布  种群
收稿时间:2014-10-03
修稿时间:2015-12-27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生态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生态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