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广才岭温带次生针阔混交林物种组成和群落结构特征 |
| |
作者姓名: | 孙越 夏富才 赵秀海 轩志龙 徐敏敏 李良 |
| |
作者单位: | 北华大学林学院, 吉林 132013,北华大学林学院, 吉林 132013,北京林业大学林学院, 北京 100083,北华大学林学院, 吉林 132013,西南林业大学林学院, 昆明 650224,北华大学林学院, 吉林 132013 |
| |
基金项目: | 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项目(2012BAC01B03);林业公益性科研行业专项"典型森林生态系统样带监测"(200904022) |
| |
摘 要: | 为了研究温带次生针阔混交林的树种组成和群落结构特征,于2010年在吉林省蛟河林业实验区管理局建立了面积为21.84 hm2(420 m×520 m)的固定样地。从物种组成、种-面积曲线、植物区系特征、径级分布结构和空间分布格局等方面分析了该地区针阔混交林物种组成和群落结构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该样地共有DBH≥1.0 cm的木本植物活立木个体25,908株,隶属于18科27属45种,植株密度为1186株/hm2。植物区系以北温带分布属为主体,共有37属,占总数的82.22%,属长白山植物区系。样地内稀有种18种,偶见种14种。通过对该样地物种多样性计算得出,该样地Margalef多样性指数R、ShannonWienner指数H'、Simpson多样性指数D和物种均匀度Pielou指数Jsw分别为4.31、2.48、0.89和0.65。样地中所有个体的径级分布(以2cm等级排列)呈偏倒"J"形,整体更新良好,表现出群落稳定与生长状况良好的趋势。群落中重要值3的9个物种的径级结构表现出一定的差异:胡桃楸、水曲柳呈近似正态分布,表现为中径木个体数量多,而小径木和大径木个体数量少的特点;春榆、大果榆、色木槭、白牛槭、裂叶榆等物种呈倒"J"型或偏倒"J"型,更新良好;而红松由于受到了严重的人为干扰,天然更新不良,径级结构呈现不规律型。通过g(r)双变量函数分析9个优势树种空间分布格局可知,9个优势树种均表现出聚集分布,聚集强度随着尺度的增大而降低。在r20 m的小尺度上物种聚集强度随尺度增大急剧降低,当尺度超过20 m后聚集强度趋于稳定。
|
关 键 词: | 温带针阔混交林 物种组成 群落结构 径级结构 空间分布格局 |
收稿时间: | 2016-03-05 |
修稿时间: | 2016-11-08 |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生态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生态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