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耕作方式下草甸栗钙土燕麦田土壤微生物特征 |
| |
作者姓名: | 郝雅星 张立峰 韩凯虹 王伟婧 |
| |
作者单位: | 河北农业大学 农学院, 保定 071000,河北农业大学 农学院, 保定 071000;农业部张北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重点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 张家口 076450,河北农业大学 农学院, 保定 071000,河北农业大学 农学院, 保定 071000 |
| |
基金项目: | 农业部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经费资助(201003053) |
| |
摘 要: | 河北坝上地区高寒半干旱的独特生态环境,土地沙化风蚀严重,作物产量低,土壤微生物的活动尚未有深入研究,尤其是人为干扰下的土壤微生物在作物生长季的动态变化。为了明确耕作方式对草甸栗钙土土壤微生物性状的影响特征,依托定位12a的免耕、深松、常规耕作田间试验基础,通过辅助设置12a免耕、深松后的翻耕处理,监测了燕麦田土壤微生物量碳、活跃微生物量和土壤呼吸速率等性状。结果表明,土壤微生物量碳与活跃微生物量围绕燕麦抽穗期为"W型"时序变化,长期免耕与深松下呈现0—10 cm表层土壤富集微生物量碳的空间分布特征。免耕与深松有利于提高0—10 cm土层土壤微生物量,多年免耕和深松后翻耕能使土层间土壤活跃微生物量差异减小。燕麦田土壤呼吸速率呈现"U型"时序变化,免耕0—10 cm土层呼吸速率具有较其他耕作方式更高的趋势。在燕麦生育期内,土壤呼吸商一直处于较低而平稳的水平,燕麦收获后进入土壤微生物的高活性期;0—10 cm土层翻耕与多年免耕与深松后的翻耕处理土壤呼吸商有高于免耕处理的趋势。翻耕对于促进冷凉区土壤库存养分的活化与适时供应具有重要作用。
|
关 键 词: | 耕作方式 微生物量碳 活跃微生物 土壤呼吸 草甸栗钙土 |
收稿时间: | 2014-07-22 |
修稿时间: | 2015-12-12 |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生态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生态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
|